中国式O2O与美国式O2O的区别有哪些呢,百度ceo李彦宏曾说:“硅谷的创业者可能在学校里就能做出很棒的纯线上产品,但在中国你必须做O2O,必须了解线下商家才能做好线上工作。”
前段日子,百度的股价暴跌了15%,据说创下了金融危机后的最大单日跌幅,在股价暴跌后的第二天,有言论说百度已经脱离了三巨头的范畴,这确实有些夸张了,资本上的事儿不能概论目前百度的状况。
先来看看百度Q2的营收状况,百度该季度实现总营收165.75亿元人民币(约合26.73亿美元),同比增长38.3%;净利润36.62亿元人民币(约合5.906亿美元),同比增长3.3%。
其中移动营收占比达50%。今年第一季度,百度移动营收首次在总营收中占比达50%,移动营收占比与第一季度持平。
而在本次财报发布的同时,百度也首次发布了其电商化交易额的数据,百度糯米、百度外卖和去哪儿合共交易额达405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109%。
同期109%的增长,已经在电商与本地服务化方面做出了成绩的百度,并没有让华尔街满意,他们要的是更高的预期,试问你们真的了解中国市场么?
中国O2O市场规模
第三方数据统计,2014年全年,O2O市场规模已经超过3千亿元,而2015年,国内O2O市场规模将达到4655.4亿元。
财报发布后,百度CEO李彦宏曾表示,百度当前战略将定位于抓住O2O发展良好机遇,打造“新百度”。
中国的大环境催生了O2O的发展,即便现在有那么多的互联网企业和创业团队寻找到了切入的点,但目前存在的机会仍有很多,作为三巨头之一的百度更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市场资源被一点点揽入别人的怀里,目前来看百度在O2O领域确实没有明显优势,但涉足O2O是必然的。
如果说此前百度对于线下服务的投入并不乍眼眼的话,那么6月底刚刚决定投入的200亿,无疑是相当夺目的,而这200亿也不仅仅是给糯米的,但其中至少60%会给糯米作为补贴、广告、营销等抢占市场之用。
华尔街有待理解中国式O2O特色
以往国外对国内科技行业创新的认知只有copy,但这一次线下服务行业的改造对中国来说其价值意义远比收益的价值大的太多太多,可以从这两方面来讲。
首先O2O对于中国实体经济的改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很难想象几年前餐饮、娱乐行业几乎已经很难找到突破性的消费增长方式,而以百度、腾讯、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将传统服务进行了全新的数字化,带来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例如影厅的上座率提升了50%-80%,餐厅的上座率甚至提升至了90%-120%。
其次,相对于国外的传统行业巨头来说,国内传统行业并没有及时作出革新,而互联网企业近两年正在一点点对其进行改造,整个市场的接受速度也非常快,百度200亿的投入换来的价值将是成几何倍增长的,这里是中国,线下服务生态与美国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但差距大空间就更大,加上人口资源的基数的差别,未来的万亿级的市场根本不是梦。
中国式O2O与美国式O2O的区别
以外卖为例,据第三方数据统计,国内上半年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订单规模达526万单,成交额超过120亿,同比增长340.8%,国内外卖市场正在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当然美国也是有O2O的先例的,历史也比国内久远。这要追溯到美国最早的生鲜O2O企业Webvan,在持续了20后,该企业最终宣布了破产,据了解其根结原因是由于烧掉了12亿美元用来构建城市仓储和围绕仓储为核心的配送设施。
在这一方面上国内的情况则不同,相比国外,中国的人口居住密度则要高出太多,并且10多年来培养的物流体系已经较为成熟,配送速度目前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货品当日到达很常见,而在美国则平均需要一周的时间。
而在另一方面,美国的零售业方式较为多样,而在中国零售环节多、效率偏低、辐射范围很小。
美国传统商业发展的速度与互联网差距并不大,许多的电商巨头本身就是传统零售企业,包括沃尔玛、史泰博都在美国十大电商之列。相反在中国,线上与线下的差距很明显,O2O的大部分板块几乎被互联网企业囊括。
大机遇与市场快速增长并存,回过头看百度的外卖业务,只针对白领用户,所以在外卖业务上百度并没有头脑发热,而是较为理性的。
事实上,中国的O2O市场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话题,李彦宏就曾在多个场合表达过中美O2O的差异。首先就市场规模而言,美国跟中国并不在一个量级上。“纽约是一个拥有800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市,而在中国,有超过24个相当于纽约的超级大城市。也就是说,中国O2O市场规模是美国市场的几十甚至上百倍。”
在李彦宏看来,中国O2O行业的第二个优势,是传统行业相对落后,因此急切希望拥抱互联网,而中国互联网企业都很愿意在培养市场和塑造消费者行为上大力投资。
最后一个关键因素,是中国O2O的运营能力。北美运营的核心是围绕“商品”进行,采用新技术,提高消费者的体验为目的。李彦宏认为,国内O2O运营的核心是围绕“营销活动”,通过补贴和优惠的形式,迅速扩大市场份额。
所以这一次,与其说这次股价下跌是华尔街不看好李彦宏的战略,不如说今天的华尔街已经落后于李彦宏背后所代表的中国市场的步伐。美国在O2O领域不再有主导地位,不具备更丰富的经验,中国O2O应该怎样玩,需要最终的成功者来告诉华尔街。而从李彦宏最近表现出的决心、以及百度在相关业务领域的惊人增速来看,这个成功者,极有可能是百度
多投行给予增持评级
百度二季度财报公布后,美国投行Piper Jaffray、摩根士丹利、中银国际证券等投行表示,维持对百度的“增持”和 “买入”评级,给百度O2O新战略投下信任票。
Piper Jaffray报告称,维持百度股票 “增持”评级,并特别强调了投资O2O的机会。该行认为,百度在O2O市场进入了一个重度投资周期,就跟2013年初类似。当时百度的移动业务尚处于初级阶段,投资者一直持谨慎态度。但后来百度增速提高到50%以上,公司股价翻了一番。基于百度的历史投资记录,该行依然相信百度的长期前景。
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也宣布维持对百度股票的“增持”评级,认为百度在发展O2O的同时,核心搜索业务盈利能力不会削弱。
中银国际证券指出,O2O已成为百度广告业务的五大贡献部门之一,预计未来百度将继续受益于这一趋势。该行预计,凭借搜索和地图门户网站庞大的用户群、布局广泛的销售网络和巨额的投资,百度的O2O业务将急速成长,年末有望成为中国第二大O2O平台,并预计从2016 年开始,O2O将为百度带来可观收益。
o2o市场泡沫说法
从O2O开始兴起到现在,一直有业内人士认为O2O市场是一个巨大的泡沫,其实比喻成泡沫不如说成是危险与机遇并存。
盲目的融资并不代表有市场,但相反能够很好的利用资本去玩转市场,份额就会越来越大。
李彦宏也在近日表示,“今天的O2O仍是技术含量相对匮乏的一个市场,大都是‘我砸钱’‘我发红包’,非常同质化。而事实上,无论是互联网公司的自身发展,还是互联网公司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合作,技术才是更加长久的竞争力。”
O2O的本质是在服务当中去除中介,服务商本身与用户直接进行链接沟通,而服务同样也是O2O的根基。但目前仍有很多人认为O2O是巨大泡沫,这是由于对很多企业来说,烧钱来扩大用户规模是首选,这从根本上歪曲了O2O本质。
当然整个行业本身发展得过快,留给大家停下来真正去思考的时间并不多,不理性地砸钱逐渐形成恶性循环,许多企业也算是身不由己,泡沫一说的大部分原因也都归结于此。
投资者不能只看眼前
美国本土公司股价出现波动的例子也不少,例如苹果、微软、谷歌历史上都出现过股价震荡的现象,但多年过去了,这些公司的价值远远不是其股价涨跌能够衡量的,就像苹果改变了人们移动端的使用习惯、微软引领了数字化革命、谷歌带领人们探索未知的未来,百度也在做着类似的事情,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
资本市场一直以来的通病,对于股价、收益等十分敏感,波士顿研究公司Dalbar总裁路易斯?S.哈维(Louis S.Harvey)曾说过,“投资者只看眼前,希望抓住市场时机的时候,表现都不会很好。”
换言之,百度是一家具有时代价值的企业,目前在讲着一些美帝无法理解的未来,对于股价的震动百度并不是很在意,因为它确信自己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无论如何都要活在当下,但投资要着眼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