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O2O便利店爱鲜蜂变阵逆袭路

发布于:2017/8/28

 疯狂扩张后频频传出资金链断裂、裁员、高管出走等消息的“掌上1小时速达便利店”爱鲜蜂,曾一度被认为游走于“死亡”的边缘。近期,这家初创型公司在几经波折和探索后,又开始受到各界关注——该公司宣布实现盈利,并升级为“30分钟掌上便利店”。

爱鲜蜂是如何从濒死到盈利的?据介绍,在业务类别上,爱鲜蜂砍掉了和即时配送相关度不大的业务;在部门架构上,砍掉了海淘、校园事业部;在管理维度上,采取了采购和销售合一的思路,重在缩短业务流程。并全面暂停了异地扩张。

然而,对于爱鲜蜂等O2O便利店未来的发展状况,战略营销专家段传敏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还是会存在一些挑战。“这种模式对于爱鲜蜂的线上的营销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能不能吸引足够大的消费者群体,变成他们的用户,是否能给社区便利店带来切切实实的利益等,这些都将是很大的挑战。”

“一小时速达”或成伪需求

据了解,爱鲜蜂于2014年5月上线,是以众包微物流配送为核心模式,基于移动终端定位的技术解决方案提供O2O运营服务的公司。平台强势产品以生鲜为主,定位人群为年轻白领。

随着互联网电商的发展,小型便利店受到资金、技术、数字化运营等制约,日渐式微。“周围的店越来越多,送快递的也越来越多,进店的人越来越少了。”北京朝阳区便利店店主邵先生告诉长江商报记者。

对此,爱鲜蜂与大型品牌商、渠道商合作,进货给社区便利店。用户下单后,系统自动将订单分配到附近的合作便利店,由店主进行配货和送货,共享了社区便利店的闲置人力。

但同时,也有人质疑,爱鲜蜂主打30-60分钟送货的“即时需求”是否真正存在?

与许多电商一样,爱鲜蜂试图利用“懒人”经济效益,拉动线上客流量,但以水果、零售为主的经营类目只占整个社区电商零售的一小部分。因此,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爱鲜蜂的市场问题可以预见,或将进入发展瓶颈期。

“社区店便利店下楼就是,我没有必要拿手机下单。”家住北京朝阳区的王女士告诉记者。

对此,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研究中心专家委员唐兴通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对于O2O便利店运营模式,经营客户资产、客户关系,增加客户粘性是非常重要的。“关键点在于是否能够经营好客户,让客户养成习惯,并获得终身客户价值,而不是一次性购买和促销活动,最后造成整个商业模式利润空间不足、运转承压。”

疯狂扩张让爱鲜蜂“濒临死亡”

2015年,公司成立一周年之际,爱鲜蜂完成了7000万美元规模的C轮融资。此后的半年多时间里,爱鲜蜂保持了一个非常疯狂的扩张态势。

起初,爱鲜蜂优势非常明显,不用租房、没有库存压力,共享了社区便利店的冰箱,利用了便利店的库存,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由便利店工作人员承担……巅峰时期,爱鲜蜂开拓了十几个城市,扩张的便利店数量近万家。

然而,扩张苦果也随之到来,爱鲜蜂资金链断裂、裁员、高管出走等消息频频传出,一度被认为游走于“死亡”的边缘。直至去年11月,爱鲜蜂才完成来自美团的D轮融资,距离上一轮融资已超过一年。

爱鲜蜂的困境,可以说是整个行业的缩影。去年开始,生鲜电商、社区O2O连遭变故。数据显示,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中88%的企业都在持续亏损,盈利仅占1%,基本持平的占4%,7%则处于巨亏状态。

精简业务 扭亏为盈

据介绍,在意识到问题之后,爱鲜蜂也在尝试改变,业务精简和优化成了爱鲜蜂的主要任务。在业务类别上,砍掉了和即时配送相关度不大的业务;在部门架构上,砍掉了海淘、校园事业部;在管理维度上,采取了采购和销售合一的思路,重在缩短业务流程。与此同时,爱鲜蜂的异地扩张全面暂停。今年1月,爱鲜蜂以微信小程序作为桥梁,线上入口为线下门店实现了导流。爱鲜蜂也升级到“30分钟掌上便利店”。

据爱鲜蜂近期财报显示,第二季度订单量较第一季度增长近40%,营收增长近80%。

首次盈利后,爱鲜蜂能否维持现在的状态继续盈利?对此,唐兴通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爱鲜蜂的本质是零售,只不过是将O2O的方式和移动互联网的方式重新整合。如果想把这样的方式做下去,就要考虑到效率和运营成本。”

战略营销专家段传敏在接受长江商报采访时认为,“一方面,社区便利店位置固定,便于发挥固定引流作用,另一方面,如果能与线上平台结合,不间断地为实体店的用户管理、用户营销提供线上平台,同时打通期间的信息流、数据流和财务流,是值得看好的一个方向。”

不过,对于像爱鲜蜂这样的O2O便利店未来的发展,段传敏认为还是会存在一些挑战。“这种模式对于爱鲜蜂的线上的营销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就是说,能不能吸引足够大的消费者群体,变成他们的用户,是否能给社区便利店带来切切实实的利益,这些都将是很大的挑战。”

来源:长江商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