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浅析我国便利店发展问题及创新模式

发布于:2018/9/18

 近年来,受我国宏观经济坏境、消费者消费习惯改变等的冲击,我国零售业特别是线下实体零售走进了发展瓶颈。线下零售商面临严峻态势,给新兴业态,特别是中小型零售业态带来发展机遇。这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便利店行业。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测算,2017年,便利店整体销售额达到1905亿人民币,较上年增长23%。同时,根据Euromonitor数据显示,便利店销售额增速从2010年起一直保持两位数,2011年起超越百货和超市增速。未来,便利店市场前景依然广阔。

一、便利店兴起原因

作为日常生活中最便利的消费业态,便利店的兴起与即时消费需求的扩大是分不开的。即时消费是指解决消费者当下急迫需求的消费。从消费时限看,即时消费购买的商品一般都是“即得”“即用”,消费者也多会选择买饮料、盒饭、包子、咖啡等即时需求的商品;从消费感受看,即时消费感受一般便捷简单,消费者很快能找到所需商品,快速完成结账。来自艾瑞咨询的调查显示,66.5%的中国用户表示愿意尝试智能货柜、无人店等消费形式。在即时消费需求扩大的背景下,便利店的兴起有其必然性。

一是“快”。首先,便利店的快来自于密集的空间布局。便利店一般选址布局于人流密集的社区、办公区、通勤路上等,消费者有需求时,可以很快在附近找到便利店。其次,便利店的快来自于所售商品。便利店紧扣消费者的便利需求,所售商品也多是即时需求商品,如即食食品、饮料、办公零食等,消费者进入店铺,可以很快找到自己所需商品。最后,便利店的快来自于交易方式。作为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背景下蓬勃发展的业态形式,很多便利店在发展之初就乘上了科技的快车轨道,如自动结算机的使用减少了人工结算排队等候时间;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更是使得消费者不出门也可以快速拿到所需商品。

二是“好”。第一,便利店的好体现在商品质量好。便利店商品尽管多为日常即时消费品,但由于其选品立足便利需求,且在云数据的测算下不断淘汰滞销商品,因此其商品质优且符合当地特色需求。第二,便利店的好体现在体验好。很多便利店同时是咖啡馆、干洗店、快递中心等,在带来商品消费的同时,也带来服务消费,一些便利店甚至会结合天气、节气等增加店内装饰,或者在下雨下雪天在门口放置雨伞雨衣,带给消费者温馨的消费体验。特别是一些24小时便利店,相信在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之后,看到一家仍在营业的便利店,总会感到一些温暖。

不管是“快”还是“好”,总的来说,便利店适应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满足了消费者的即时消费需求,这是便利店兴起的根本原因。

二、便利店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便利店未来市场广阔,但目前我国的便利店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看,主要问题包括一下三点。

(一)缺乏特色

横向看,我国便利店在商品种类、店内布局、提供服务特征上存在严重的同质性,各家便利店自身特色不突出。随着便利店行业竞争程度的加深,不具有自身特色的便利店,失去吸引消费者的魅力,未来也只能在发展的洪流中逐渐被消费者忘却。纵向看,我国便利店品牌在新增店铺时,往往照搬已有店铺规模、布局,而忽略了当地消费者的特殊需求,千店一面的消费环境也让消费者丧失了对便利店品牌的敏感性。

(二)利润水平待提高

尽管我国便利店销售额增长较快,但利润水平较低。《2018年中国便利店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高毛利(毛利>=20%)便利店仅占16%,而在日本,7-11的毛利达到32%。造成我国便利店利润低的原因,首先是高成本,我国便利店主要布局于一线城市,而一线城市往往拥有高租金和高人力成本;其次是自有品牌占有率低,2017年我国便利店自有品牌占比超过30%的仅占7%,80%的便利店自有品牌占比低于10%,对比日本便利店,其单品的自有品牌占比多为40%—50%;再次,我国便利店对毛利高的生鲜食品布局少,2017年,仍有40%的便利店即食销售占比小于10%。

(三)技术支撑能力不足

从日本经验来看,日本便利店产业近似于IT产业,普遍重视新技术在便利店中的应用。而中国便利店行业普遍存在对技术投入不足的情况,一方面,便利店经营者对技术投入要求估计不足,缺乏自有技术支撑体系,期望利用技术外包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技术供应方缺乏便利店经验,参照小型商超,研发便利店技术体系,无法完全匹配便利店实际需要。从而造成新技术与便利店的融合困境,使便利店无形中增加了运营成本,降低了运营效率,丧失很多商业机会。

三、便利店创新模式探析

笔者多次到访日本,日本便利店成熟的经营模式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比如,重视建设自有品牌,提高商品差异性,获得更多忠诚的消费者,扩大品牌的认知度和影响力,日本便利店单品的自有品牌占比多为40%甚至达到50%。再比如,重视打造多元消费模式,不仅消费商品,同时消费服务,交水电费、干洗衣服、收发快递、充电宝、雨伞、ATM、打印等服务内容非常多,体现出商品和服务的多元化。

近期,笔者走访了国内的多家便利店,发现各家也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转型升级,谋求创新,以期抓住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便利店发展契机。其中便利蜂依靠技术驱动提升运营效率和消费体验的发展模式值得思考借鉴。

便利蜂把自己定位成科技型便利店,这与传统商圈店和社区店的定位不同,其具体表现就是,在技术人才、研发等方面投入巨大。同时,便利蜂提出“便利+”战略发展理念,围绕消费者即时消费需求的增长,依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更好地满足便利化需求。这就要求深度理解业务实际情况和数据算法的力量,实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科学运营。便利蜂把线上线下的数据连通,在全产业链条中全面汇聚和分析运营数据,用算法分析的结果来理解和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在保障商品品质方面,不仅需要开发标准化的运营体系,还要通过实际设备和基本制度来实现品质保障。在便利蜂全部直营化管理的门店中,大量采用了实际的系统和设备来要求店员严格执行安全标准,同时设置了多种监督考察机制,对于涉及食品安全风险的问题直接一票否决,从基本制度上保障食品安全。

围绕便利服务需求,在便利设施打造上,便利蜂把智能货柜放到了消费者手边,还在便利店周边提供了便利单车、共享打印机、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便利服务,这种做法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可以说理解了便利店的本质不仅仅是提供商品,还要提供便利化的、人性化的服务,让消费者感受到温暖。

不论如何创新,都应该认识到,便利店的发展始终要践行便利二字。在创新发展中,便利店应该积极运用新科技来提升效率和用户体验,解决消费痛点,持续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即时消费需求。

来源: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会长 马龙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