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2018年零售将进入“疯狂角逐”阶段

发布于:2018/1/2

 在微信朋友圈大秀18岁照片的集体狂欢中,我们迎来了2018年。对于刚刚过去的2017年,管理学家陈春花把它定义为“不确定的时代”。

投射到零售业,有太多事情始料未及:我们没有想到,盒马鲜生和超级物种会在不到一年时间内火爆业界,“超市+餐饮”成为零售业标配;我们没有想到,殿堂级超市企业大润发会被阿里收购,实体店的精神偶像瞬间崩塌;我们没有想到,无人便利业态会在短期内集中爆发,然后又倏然冷却;我们不会想到,生鲜传奇、钱大妈这样的“小身板”也能受到资本青睐,创办不过半年时间的猩便利便更是获得3.8亿元投资……

2018年还会像去年那样“不确定”吗?答案是否定的!《第三只眼看零售》认为,未来的趋势非常清晰,2018年零售业关键词是:赛点。

“阿里-腾讯”两极格局基本成型,在此架构之下,谁最先跑通模式,占领市场份额,谁便立于未来的舞台中央。因此,2018年零售业虽然局部或有迷失和茫然,但主旋律已经敲定,那就是舍命狂奔。“你必须不停地奔跑,才能停留在原地”,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在他的跨年演讲中感叹道!

旧的商业秩序被打破,新的商业秩序在建立。在此背景下,一些趋势值得关注:

1、资本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由幕后走向前台。资本的立场和主张更加鲜明,它将直接影响未来的行业格局;

2、数量与质量的平衡关系被打破。抢占“赛点”阶段,企业规模和门店数量的优先级要高于开店质量,我们曾经主张的“工匠精神”需要重新审视;

3、数字化水平成为零售企业竞争力的分水岭,零售业的后半场角逐将围绕实体门店数字化展开。

资本是一张入场券,拿到融资才有机会进入下一轮竞争

舍命狂奔!这是《第三只眼看零售》在不久前走访生鲜传奇时得到的一个信号。生鲜传奇总经理沈华烽表示,2018年生鲜传奇要开出200家门店。这意味着平均1.8天开出一家新门店,速度可谓夸张。

生鲜传奇“舍命狂奔”是有原因的,因为同样主打社区生鲜的永辉生活已经进入了它的大本营合肥市场,并计划在2018年开出60家门店。而在全国范围,永辉生活提出了2018年开店1000家的口号。

作为“新零售”样板,盒马鲜生在已经拥有25家门店的基础上,计划2018年在武汉、广州、成都、南京、福州、西安六大省会城市继续开店;超级物种2018年的目标是开店100家,并打算进军美国曼哈顿。

从小业态到“超市+餐饮”的大型店,大家都在“舍命狂奔”,这是因为经营者们清醒意识到,旧的商业秩序被打破,新的格局正在形成中。然而这个窗口期稍纵即逝,一定要率先抢占到“赛点”。这个时候,规模和数量扩张甚至比门店打磨还要重要。经营者的逻辑是,只要把门店亏损数量控制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能跑多快就跑多快。

举例来说,永辉生活目前盈利的门店占到10%,2018年将提升到30%;而沈华烽对生鲜传奇的要求是,至少七成门店要实现盈利。

零售业“舍命狂奔”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资本的驱动力。甚至说,这一波新零售业态的跑马圈地,根本就是资本的主张。一位投资人对生鲜传奇创始人王卫说,生鲜传奇的最大问题就是亏损还不够多。王卫在生鲜传奇的管理年会上提出,不仅要创造模式壁垒,更要有速度壁垒。

《第三只眼看零售》认为,与前些年零售企业依靠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进行扩张不同,在窗口期即将闭合的阶段,零售业“产融结合”已经到了非常密切的地步,“零售模式+资本”成为未来行业竞争的标准配置。笔者提出一个观点:资本将是一张入场券,拿到融资,才有机会进入下一轮竞争。

我们也从身边的企业了解到,无论是在全国市场上崭露头角抑或希望在区域市场有所作为的零售企业,大家都在积极做一件事情:对接资本。

数字化水平是分水岭,后半场角逐将围绕门线上展开

在零售业“舍命狂奔”的大潮之下,笔者观察到这样一个样本:多点Dmall。《第三只眼看零售》最早报道它是在2017年7月31日,当时它只在物美系统进行“内测”,在业界并不显山见水。我们当时断定,它是新零售“诸神之战”被低估的选手,必将在业内掀起风暴。

果然在随后的数月内,多点Dmall跑通物美之后迅速扩张,“拿下”银川新华百货、武汉中百、湖南步步高、邯郸美食林等区域零售企业,完成在华北、华东、华中以及西北的布局。近期又传出它签约秦皇岛兴龙广缘超市的消息。

作为一个为实体零售企业赋能的工具,多点Dmall跑得比盒马还要快。一位做类似业务的新零售平台负责人不无焦虑地说:多点Dmall每下一城,我们就越被动一分。

《第三只眼看零售》认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激烈竞争,实体店通过复制门店的横向扩张空间非常有限。在未来,零售业的竞争将围绕着线上的增量部分展开。

举例来说,永辉生活的线上订单平均占比已经达到50%,一些成熟门店这一比例更是达到70%,足以见得线上增量的巨大空间。不过,永辉生活相关负责人表示,永辉线上销售包含在门店内使用永辉生活APP或者小程序下单的顾客(即可以通过信息识别身份的顾客比例),而单纯通过门店配送到家的销售占比只有30%。

零售业的后半场角逐将围绕门店数字化展开,而决定这部分业务成功与否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实体零售业的数字化水平。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裴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有51%的零售企业尚未进行数字化转型。这意味着多数零售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一些最早尝试数字化转型的零售企业而言,由于已经在这方面交了足够的学费、在设备投入、组织架构甚至思想理念方面有较好的铺垫,在未来将有较好的潜力,比如天虹商场、孩子王、大商集团等。

泡沫与机会并存,但结局不会是“一地鸡毛”

不可否认的是,在这场大跃进似的“舍命狂奔”中,泡沫也在急剧增长。泡沫与机会并存,是当前行业的特征。在诸多受到资本热捧的零售模式中,哪些跑通了自己的商业逻辑?哪些只是在讲故事,吹泡泡?可以说泥沙俱下,难以分辨。

一个深深疑问是:当前的新零售浪潮会不会向当年O2O泡沫那样,经历疯狂增长之后瞬间破灭,最终留下一地鸡毛。

2014年被称为O2O元年,各类O2O备受资本青睐,动辄上千万美金的融资,不断刷新着创业公司早期融资的最高记录。根据IT桔子当年的数据,仅社区O2O这一个类别,在2014年拿到A轮融资的就有800多家,进入B轮有200多家。

然而到了2015年,网上疯传的一份O2O“死亡名单”,宣告了O2O泡沫的破灭。以现在的眼光看来,O2O只是一个过程产物,它不能形成一个具有生态闭环的行业。

那么,当前的新零售潮流也会是这样吗?《第三只眼看零售》认为,不会的!原因有二:

其一、伴随着移动支付应用的普及、落地配送服务的成熟以及各类赋能平台的不断完善,线上线下打通已经不存在技术上的难题和成本上的障碍。《第三只眼看零售》做过一个统计,超过半数的百强零售企业都自建了电商平台,而且只要线上订单超过10%便可打平履约成本,并且能够逐步消化前期投入。

当然,取得这些进展亦是踩在此前O2O幻灭的“尸体”上,毕竟诸多试错的经验和一些保留下来的技术能够为后来者所用。

其二、一些新零售物种具备了自我造血的能力,并且积极学习实体店的传统功夫。以盒马鲜生为例,它近期在供应链和商品上面的发力值得关注。《第三只眼看零售》获悉,盒马从永辉挖掘大量人才来弥补它的供应链短板。

我们再来看一个具有说服力的案例,向来低调务实的永辉也开始提倡“科技永辉”。据悉,永辉已经在美国硅谷成立机构专门研究大数据和云计算在零售业上面的应用。

一切都指向很明显的趋势:零售业的迭代速度和对新技术的应用将越来越快。2018年零售业更精彩!

来源:第三只眼看零售 赵向阳

【返回】